查看原文
其他

打压中国绿色产业 美国暴露“既要又要”本质

李长春 直新闻 2024-05-17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近期,美国再现矛盾姿态。一方面,拜登政府为争夺全球绿色治理的话语霸权,许下雄心勃勃的气候减排承诺;另一方面,为促成美国制造业的回流,又打着“产能过剩”的幌子,遏制打压中国绿色产业。其背后“既要又要”的本质暴露无疑。

当地时间8日和9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与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德斯塔在华盛顿进行正式会谈。据中国生态环境部官网11日介绍,中美双方分享了各自气候政策和行动的经验与挑战,旨在有效应对气候危机及其影响。能看出双方均有意在逐步减少煤炭消费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部署方面进行合作。

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德斯塔

直新闻注意到,在谈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同时,美方夹带私货,再提“产能过剩”议题。美国国务院一位高级官员10日说,美国和中国在两天气候变化双边会议中,讨论了中国太阳能和电池制造、钢铁生产和煤炭发电方面“产能过剩”的问题。

果不其然,在中美气候特使会谈后的第二天,拜登政府迅速“变脸”,宣布对华新能源“三驾马车”加征关税。10日,综合彭博社、美联社和《华尔街日报》等美媒相继援引消息称,拜登政府最快下周宣布对华加征关税,涉电动汽车、电池和光伏等关键领域,其中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将升至100%。

实际上,美国对新能源产业需求量十分旺盛。据美国光伏行业协会(SEIA)的统计,2023年美国累计光伏装机达到162GW,相较2022年增长13.5%。此外,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预测,在2024年和2025年,随着光伏发电的增长,太阳能将成为美国发电增量的主要来源,传统能源的发电占比将下降。美国太阳能发电在其发电总量中的份额有望从2023年的4%,提高到2024年的6%和2025年的7%;煤炭发电的份额将在2024年下降9%。

  图为美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单位:GW)

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创新迭代和产业链的完善,中国光伏产业在过去10年将发电度电成本下降了超过80%,在全球市场中拥有了难以撼动的效率和成本优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23年的数据,中国在太阳能电池板(如多晶硅、铸锭、晶圆、电池和组件)的所有制造阶段的份额超过80%,太阳能光伏出口额在2021年超过300亿美元。


然而,美国却逆全球化趋势,试图将光伏供应链引流到本土。拜登政府不仅延续了前政府的201关税、301关税等政策,对光伏产品不断加征关税和反规避调查。除此之外,拜登政府还为光伏发展提出激励措施。2022年8月,美国又通过了高达3690亿美元的《通胀削减法案》(IRA),法案中对于光伏的需求端与供给端皆有补贴。

2023年3月,为了对冲美国的巨额补贴,欧盟连续出台《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材料法案》草案,尽管《净零工业法案》是冲着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而来,但里面一些条款不可避免会对中国相关产品产生影响。

然而,有分析人士指出,若将光伏产业强制转移到美欧,将会导致全球气候进一步恶劣。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可持续投资部研究员徐生年表示,光伏供应链转移到美国和欧洲将会令全球1.5度温控目标的实现难上加难。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大致估算,如果中国以外区域所需光伏产品只在美国或欧洲生产,达成国际能源署(IEA)2050年全球净零排放目标的期限要分别延后6.3年和11.3年。相关内容WRI还在继续进行下一步更细致的研究。

讽刺的是,自拜登上任以来,一直努力将美国塑造成拯救世界于气候危机的“英雄”。这种努力旨在填补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后留下的空白,并重塑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霸权。在2021年4月举办的全球领导人气候变化峰会上,拜登宣布了美国的气候目标: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降低50%至52%(按照2005年水平),并力争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然而,目前的情况表明,拜登的做法正在与全球绿色治理目标背道而驰。

2022年6月,拜登召集主要经济体能源和气候论坛领导人会议,以激励加强能源安全、增进全球粮食安全的健强性,并应对气候危机。


作者丨李长春,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主编

编辑丨杨颖,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排版丨季靳玮,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