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RPA市场风起云涌,“入局”到“突破”如何应对时代变革?

RPA中国 RPA全球生态 2022-08-02


2021年4月全球RPA龙头企业UiPath成功上市,再次将RPA技术推向热潮,上市首日股价便涨超20%。核心推手之一ARK旗下6支基金于当日共买入274万股,占当天交易量的10%以上。


作为专注投资“颠覆性创新”机会的机构,ARK自然是看中了RPA市场的巨大潜力。根据IDC数据,截止2020年底,全球RPA市场规模170亿美元,并预计以16%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在UiPath招股书中,其更是预计市场规模将超600亿美元。



同时,经过二级市场10余日的考验,在UiPath仍未盈利的状态下,市值一直稳定在300亿美元以上。RPA技术究竟有什么魅力,如此受资本市场欢迎?


01

未来RPA趋势


RPA全称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是一种新兴的“数字劳动力”,可以替代或辅助人完成规则明确的重复性劳动,并且能快速灵活部署,及时响应业务需求,大幅提升业务流程销量,同时能降低人工操作的错误风险,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降本增效。


甲子智库|RPA进化论:从工具到AI——2021年中国RPA服务行业发展报告


甲子光年2021年中国RPA发展报告显示,由于RPA技术突出的经济效益,2020年全球RPA市场规模约为17.4亿美元,且在过去数年始终保持47.5%左右的超高增速,已经成为全球IT服务市场增速最快的赛道之一。如此有潜力的技术,为何才被市场发掘,是明珠蒙尘,还是其他原因呢?


事实上,RPA技术早年便已开发出来,但是近年随着RPA技术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拓展了产品应用场景,延伸了业务深度,市场才得以释放。同时,顺应了国际新基建政策以及“十四五规划”等趋势,RPA技术便更加火爆。随着这两年市场的逐步渗透,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开始明朗,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块:


// 1、RPA+AI



2020年,几乎所有的RPA厂商都开始主导以“AI+RPA”数字员工的概念来大炒RPA行业的知名度。然而可以预见的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AI与RPA的结合仍将处在「增强自动化/超级自动化」阶段内,即通过OCR、NLP等技术自动处理非结构化的数据,还能通过机器学习(ML)进行简单的判断,从而提升RPA产品的实用性。


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员工”是指超越「增强自动化/超级自动化」阶段的「认知自动化」阶段,除了处理数据之外,还能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有个前提条件是厂商的AI能力极度领先,能够达到近乎人类思考的水平,然而事实是当前整个RPA行业下这种形态连萌芽阶段都还未曾达到。全球最大的RPA厂商UiPath目前也只是处在「增强自动化/超级自动化」阶段,但这种理想化的超前概念输出确实给整个投融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2、RPA SaaS化,提供云服务



全球云化的浪潮席卷着To B市场,RPA也不例外。由于RPA需要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流程中,从少量部署升级为规模化部署,从单个部门或岗位的个人生产力工具升级为企业级的数字化劳动力平台,简单的桌面端部署将无法满足未来企业数据指数级增加的处理需求,因此“上云”是RPA厂商的必然选择


将RPA套件部署在私有云上,即可与集团信息化规划与信息安全等级完全融合,本地PC端通过Web浏览器直接参与机器人流程设计与发布,自由调用云化机器人执行流程任务,不仅满足大企业数据安全隐私的诉求,同时RPA的部署与拓展时间也将大大缩短,成效明显。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本身没有特别大的业务体量,“客户续约率”也是较难达成的指标,部署在公有云上即可提供低成本RPA提效方案。除此之外,当下比较流行的混合云模式更是同时满足数据安全,成本低廉的双重效益。


// 3、为大企业构建成套定制化解决方案


率先拿下行业领先企业的案例,某种意义上就能吃下整个行业的市场。所以为大型企业提供成套定制化解决方案,也是大多数RPA厂商选择的一个趋势,然而大部分RPA厂商宣称行业头部企业是他们的客户,但产品可能只运用在其客户的子公司、或者非核心部门。


大企业不仅能够创建稳定营收的来源和续约保障,而且庞大的业务体量与丰富的数据源对RPA模型训练也至关重要。但弊端也是存在的,现阶段一个小型业务单元的定制化仍需要耗用大量的开发时间,付出高昂的人员成本来跟进、完善解决方案,因此,小厂商前期的发展很容易受到大型企业的掣肘。


// 4、建设RPA生态系统


RPA厂商在积极构建各自的生态系统,完善合作伙伴间的规则制定,以UiPath为代表的一系列RPA厂商已经建立起了一定规模的技术社区。RPA厂商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RPA技术社区、系统集成商、咨询顾问、技术合作伙伴、分销代理等。为了帮助RPA客户在搭建成功后更好地使用RPA,RPA社区建立也都列在众多厂商的战略规划中的,例如:建立开发者交流社区、针对RPA新手提供培训服务、对RPA技术开发者提供RPA工程师认证、打造全功能的线上应用社区等。


02

RPA上云或成最优解


纵观上述几种路径实现的难易程度,RPA厂商若想在前期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空间,又能使大范围的客户便捷地享受到RPA技术带来的红利,或许“上云”才是最优解。


中国的ToB产业正在从“线下项目制”过渡到“线上订阅式”,云战略布局对于一般SaaS产品来说,浅层意义可能只是方便连通端到端的上中下游各个利益主体,但对于现阶段的RPA产品来说,“上云”还意味着快速实现SaaS标准化。


埃森哲最新的技术展望报告透露了未来企业加速和掌握变革的几个方式:“搭建面向未来的技术架构”、“构建智能环境使企业更具敏捷性”、“技术普众,人机协同全员创新”、“随时随地都可就地开展柔性协作”和“多方信任并从根本上革新合作伙伴关系”。这几点与SaaS标准化后的RPA十分契合,而“上云”能大大减少交付成本,同时产品可在大规模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可以在行为分析、效率分析、业务流程挖掘等方面快速迭代,相比于传统定制化,RPA厂商更占据主导权。


一方面,RPA厂商想实现SaaS标准化,另一方面,云计算头部企业也希望集成RPA技术来提升解决方案实力。例如,Microsoft通过并购Softomotive方式入局RPA,并于近日发布最新RPA产品Power Automate Desktop;SAP将UiPath列为SAP PartnerEdge ® 计划的银牌合作伙伴,旗下产品UiPath Studio也获得了SAP解决方案管理器(SAP Solution Manager)集成认证;在中国,拥有全球超680万家企业客户的“金蝶”于今年5月战略投资了国内老牌RPA厂商“艺赛旗”,这也是首次中国RPA厂商与大型云服务厂商的合作案例。


可以肯定的是,SaaS标准化的RPA目前来看是潜力十足的增量市场。业内统一的共识是朝RPA标准化的方向努力,哪家厂商的标准化程度越高,市场规模就越有可能做起来。若能和本身就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体量的云计算服务商有机结合,便有机会实现更广泛的全局触达,把握数字化变革的先机。


-  END  -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大佬观点分享
关于RPA、AI、企业数字化转型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

UiPath-吴威 UiPath-Frank Chen陈卫民 | Automation Anywhere-王言
艺赛旗- 唐琦松 | 艺赛旗-胡立军 | 实在智能-孙林君 | 来也科技 - 褚瑞 | 英诺森-胡益、徐志宏
达观数据-陈运文 | 达观数据-陈文彬 | IBM-常旭  | 天行智能-张尧      
金智维-廖万里 | 金智维-屈文浩 | 阿博茨-余宙 | 阿博茨-刘铁锋
云扩-刘春刚  | 云扩-刘林 | 容智-柴亚团 | 容智-黄莹
微软-李永智 | 微软-缪玉峰 | 弘玑-高煜光 | 弘玑-吴迪
和信融慧-李程 | 百炼智能-冯是聪 | SAP - 陆巍 | 玄一科技 - 杨凯程
德勤-杨玲玲 | 德勤-周麟 | 普华永道-庞胤杰 | 安永咨询-安武 | 中兴云-刘雅琼  
BV百度风投-方鑫 | 致同咨询-任子旭 | 兴业数金-梁一纲 | 毕马威-马金平 
建信金融- 陈文极 | 华为-杨波 | 海通证券-任荣 | 美国Avantify-朱继武 | EdgeVerve全球总监Atul Profile
  
行业知识交流分享,结识扩展人脉圈层
公众号后台回复【RPA】
可受邀加入【RPA数字技术】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