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果然还是男导演最会拍女英雄啊

云宇say 云宇的异想国 2024-03-29
💛

大家好,我是云宇。

上周参加了一场《惊奇队长2》的杭州影迷观影活动,因为电影上映后口碑不好,影院的上座率低得离谱。

观影结束后,在电梯里遇到同样参加活动的漫威女粉。在她们讨论电影过程中,我弱弱说了一句:“其实我觉得还可以。”

本以为只是我的个人感受,没想到得到了电梯里其他人的认同,其中一位女孩更表示,她已经在豆瓣打了五星来支持电影。

《惊2》当然称不上一部满分电影,全员降智的剧情和脸谱化的反派也称不上合格,但要说这是漫威史上最烂电影,我实在不敢苟同。

至少作为女性观众,其中几场三主角配合的战斗戏和部分女性间友情向的剧情,我真的很喜欢。

但为什么,口碑会出现一边倒的差评呢?

刷了一会儿微博和豆瓣,我好像懂了,这不是男性观众想看的女性超级英雄电影。

而他们,占据着主流超英电影的话语权。

时间来到几天前,一部讲述张桂梅校长故事的电影《我本是高山》上映。

这是一部很多女性观众都无比期待的电影,但上映后却出现了口碑反转。

首当其冲的槽点是电影给张桂梅安排了一个精神寄托——她去世的丈夫。

电影里,张桂梅只要遇到无助、孤立无援的时刻,就会想念她死去的老公。这时候,胡歌扮演的丈夫则迎着十万柔光滤镜走来,为她送来一大碗精神鸡汤。

我不否认张桂梅和丈夫间的感情,但一次次用剧情来表达再强大的女人也需要男人来拯救,这是哪门子大清朝的男性傲慢?

他们不相信女人也有信仰,不相信精神力量也能让女人强大,他们自以为了解女人。

另一个剧情是其中一名学生因为家长总是酗酒家暴孩子而无法专心学业,张桂梅前去家访调解。

这个剧情其实是有原型的,但奇就奇在明明现实里是父亲酗酒,在电影里却改成了母亲酗酒。

在一个女孩子连读书都艰难的山村,女人居然有酗酒的权力和家庭地位,郭帆来了都得夸一句“科幻电影有救了”。

这样的性别转换不是个例,电影《最美逆行》里,原本扯下护士口罩的小男孩变成了小女孩;电视剧《底线》里有一个案件的原型为“江歌案”,但为女伸冤的江歌妈妈被改成了受害者老公。

好事都归男性,坏事甩锅女性,艺术改编这一套玩得真溜。

《我本是高山》中,为了体现张桂梅的“强大”,还为她安排了各种戏剧冲突。海清饰演的张校长中气十足力战群雄,光气势就能压人一头。

这也很符合大部分男性对所谓“女强人”的刻板印象,强势、咄咄逼人,但内心仍需要男人的拯救。

他们甚至自信满满地拿着作品去华坪女高放映,放映结束后,三位人物原型的话委婉而真实。

任职17年的教育局长说,实际上张老师遇到的困难要大得多,我从来没有吼过张老师,张老师也从来没有吼过我;

张老师的同事说,还有非常精彩的故事可以挖掘;

女老师和姐姐说,张老师对我很好,没有(像电影里)那样。

明明张桂梅的故事有那么多,他们偏偏选择了最平庸、最恶毒的讲述方式。

放映现场,在明知道张桂梅因病不方便站立且旁边人不断解释“站不了”时,他们仍要张老师站起来和学生拥抱。

而电影里,他们给女老师安排的台词居然是:“张桂梅这个老巫婆腿脚不好,爬不了这么高。

不知道那时在台下观影的张桂梅老师,会是怎样的心情。

我无意挑起男女对立,但这就是男导演眼中的“女英雄”。

他们厌女,哪怕是一个拿过“七一勋章”的女英雄,哪怕她经历过那么多磨难仍践行理想,也必须被塑造成符合男性定义的女人,顺便借女人之口再揶揄一番;

他们又“恋女”,在女性话题盛行的当下,他们不愿放弃那庞大的流量,硬生生地靠着社会资源的倾斜在女性议题下攻城略地,顺便夹带私货。

如此回想,《惊奇队长2》一面倒的差评也就很合理了。

一个全员女性的超级英雄团队,其成长居然不需要男性的拯救,就连反派都是女性。

片中的男性角色显得那么多余且微不足道,不合理,太不合理了。

果然,还是男导演最会拍女英雄啊。

以上。

往期精彩内容:

一顿饭40块钱很贵吗?

和前同事喝酒到2点,被同龄人的信息差惊到了

“裸辞后,我想开了”

作者介绍:

云宇,努力靠码字养活自己的自媒体人,用文字分享成长与经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