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阮紀宏:美國高官訪華出怪招 中美關係增添未知數 |中環一筆

阮紀宏 獨家 2024-05-10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交惡雙方,刀光血影,稀鬆平常;但明槍易擋,暗箭難防,最怕對手出怪招。中美兩國打過貿易戰、科技戰等等,以及無日無之的口水戰。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和國務卿布林肯最近相繼任內第二次訪華,中美雙方閉門如何鬥,無從知曉;但美國官員公開的行程及言論,則是變幻莫測。延長訪華時間、到處飲飲食食,要傳達什麼信號?布林肯最後一招,說有證據顯示中國會干預美國大選,是假設中國會幫民主黨的對手特朗普助選嗎?還是為以後栽贓中國留下伏筆?更是撲朔迷離。




美打開天窗說亮話 傳達兩個信息


中美爭鬥內容是「明目張膽」的,這次布林肯來華前夕,美國參議院通過要求短片分享平台TikTok剝離母公司的法案。美國國務院吹風會直白透露,布林肯與中國領導人會晤將提出的爭議問題,包括人權、不公平貿易、中國產能過剩,以及中國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等等,並且單獨透露給《華爾街日報》,美國手上的制裁王牌是,切斷與俄羅斯軍工貿易的個人及公司銀行帳戶交易用美元的聯繫。


美方打開天窗說亮話,透露兩個信息:一是不指望跟中國能夠達成協議,因為如果準備在談判桌上討價還價的話,不會提前將底牌亮相;二是既然沒有準備達成協議,公開高調露底的意思,是說給美國民眾聽,多於講給對手聽。


中美明爭暗鬥幾十年,目前處於美國大選前夕,美方官員出什麼招,都是衝着大選去做,中方是理解的。但這次美方官員使出的招,確實有點古靈精怪。


耶倫是鴿派,布林肯是鷹派,沒什麼好討論的。布林肯上次來華,因為懷疑中國放氣球風波推遲行程先不說,但只來兩天一夜,談完事就走,只談工作,不講友好,不足為怪。耶倫上次來華,四天三夜,當中有遇上中國政府換屆,新對手李強總理和何立峰副總理都要重新認識一番,所以逗留時間稍長;加上要吃雲南菜、要跟中國女經濟學家聊聊,可能就是所謂鴿派的因素。


而這次相隔不足一年再次訪華,耶倫及布林肯分別選擇了先到廣州和上海,才到北京。耶倫在廣州會晤美國商會人士,布林肯在上海造訪紐約大學,與在華的美國人直接見面,用意都可以解釋,是為選舉拉票。

布林肯稱華「試圖影響大選」 難以理解


耶倫今次行程是六天五夜,到了廣州去陶陶居吃燒鵝,到了北京直奔川菜館,而且都不進包房,就在眾目睽睽之下的大廳就餐。網民的想像力也十分豐富,什麼「筷子外交」?「燒鵝外交」?布林肯行程也延長到三天兩夜,去豫園吃小籠包,又去看中國籃球比賽,這又是什麼外交?


猜測歸猜測,但有一個基於常識的解讀——吃飯和看球賽,是中美兩國人民的家常事,沒有文化差異,更沒有政治或者意識形態差異。問題是,美國高官要傳遞的信號,是中美人民之間沒有任何差異,爭鬥只限於兩國政治高層?若然這個猜測真的是這樣,美國外交界真的有高人。是否如此,值得懷疑。


布林肯結束訪華,雙方怎麼談的?不得而知。中國官方公布的5點共識,如果用4個字來歸納,就是「管控分歧」而已,不至於搞一場大龍鳳什麼成果都沒有。從鬥而不破的策略來看,也份屬正常。但令人難以理解的一點是,布林肯在離京前的記者會上說,美方「看到」有證據顯示中國試圖「影響,並可以說是干預」即將來臨的美國大選。


美國警告中國不要干預美國大選,本來已經是「無厘頭」,因為從來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中國曾經嘗試使用什麼方法,對美國大選任何一方施加影響。1970年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他喜歡共和黨,不喜歡民主黨,這是唯一能找到的「證據」。但當時天天喊「打倒美帝國主義」的中國,領導人公開講的話能夠對美國大選有何影響,也毋須討論吧。


在今天看來,說有證據顯示中國試圖干預美國大選,唯一能想到的是,美國要將TikTok掃地出門,用的理由是這個社交平台蒐集到的個人信息,能夠成為影響選舉的大數據。而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特朗普曾經用過英國Cambridge Analytica的數據作為協助。

為坐過山車綁好安全帶


可是,指控中國試圖干預美國大選的是民主黨政府官員,前提是懷疑中國有意圖或者/及有能力為共和黨,即特朗普助選。這就令人想不透,中國有什麼動機會「協助」特朗普。布林肯在沒有說明證據何來的情况下,就提出這樣的指控,顯然是出怪招。難道他也認為中國會使出支持特朗普的怪招?若然,那就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當然也不排除美國把醜話說在前頭,是先發制人的招數,又或者為拜登敗選埋下耍賴的伏筆。姑勿論美國的招數有多怪,使出怪招的直接影響是,令人猜不出「牌理」,丈八金剛都摸不着頭腦,常人也就無法猜測;結果就是將會使出的招數都有合理性,也就是任何不確定因素都有可能。這種情勢下的中美關係,就是叫大家為坐過山車綁好安全帶。



本文作者:阮紀宏


(作者先後在加拿大溫莎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北京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香港《文匯報》記者、駐京記者,《香港商報》編輯主任、副總編輯,《明報》副總編輯、副主筆。現於香港浸會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合辦的聯合國際學院任教新聞專業,並在香港媒體撰寫時事評論。)


(圖片来源於網絡)

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健元:美西「霸權雙標」肆意橫行 |中環一筆
陳祖光:推出一項新政,要怎樣對得起社會 |中環一筆吳德祖:從國家戰略和國際局勢看香港北都「大學教育城」計劃 |中環一筆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